4月7日下午,海門區交通運輸局邀請南通市交通運輸局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,召開海太過江通道工程專題預審工作視頻交流會。

目前,海太過江通道的工可研究穩步推進,會議討論的專題內容將配合推動海太過江通道工可報批進程。
長江大保護,生態優先。海太通道自規劃立項以來,省、市、區三級始終堅持通道建設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并重,規劃引領,壓實生態保護責任。今年3月1日,《長江保護法》正式施行,我市主動作為,以更加科學、更加謹慎的態度推動工程建設。當天會議解讀了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編制的《海太過江通道工程對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(河口段)影響專題論證報告》,探討了在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行動前提下,支持該項專題預審的相關工作及具體要求。


海太過江通道是《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(2020-2035年)》中明確的公鐵復合過江通道。通道公路部分為《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(2017-2035年)》中南通至常熟高速公路的過江設施,鐵路部分為《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(2019-2025年)》中如通蘇湖城際鐵路的過江設施。項目起于通錫高速(S19)海門至通州段,沿規劃南通新機場西側布線,在海門區西北方向與滬陜高速公路(G40)和寧啟鐵路交叉,向南越過長江后,止于滬武高速(G4221),路線全長約58.2公里,其中海門段約19公里。海太通道規劃建設,是我區積極響應江蘇交通強國試點打造,補齊過江通道交通短板的需要;是南通打造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,高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布局的需要。根據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《2021-2023年全省交通重點項目前期工作三年滾動推進計劃》,海太過江通道或將于2022年1月大臨開工。
